内容提要:
严谨治学不断强化自身师德素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座右铭,"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 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终身追求。
关键词:
爱孩子 蹲下来 潜心教育 严谨治学 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1943年11月,《新华日报》发表的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一文,热情讴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向着创造之路迈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道理很简单,其一,教师不是处在世外桃源,学生面临的挑战,教师同样首先遇到,他应先于学生获得这些本领和品质。否则,他就无法引导学生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应有一种清晰的辩证观,即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关心和奉献他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懂得这种辩证关系,使之把学生生存首先建立在利公而非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其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陶行知先生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并勉同志》诗。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断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典范。他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教育工作,探索、开辟了一条中国新教育道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了终生。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有人把教师比做蜡烛,有人把教师比做春蚕,有人把教师比做园丁。在幼教岗位上默默耕耘20多年的我却认为,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甘当"护根使者",心中要有孩子,心中要有爱。
孩子们有着敏感而多情的心灵,他们需要教师的爱,更需要教师的了解和尊重,不了解不尊重幼儿,教师的爱便失去了具体内容的依托,它将会变成一张空头支票。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往往脆弱且敏感,他们最怕异样的眼光,更需要我们能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孩子、尊重孩子,不仅仅表现在"蹲下来"与他们说话这样的形式上,更需要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满爱心的去考虑孩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记得有一次,我从家里带了一个玩具娃娃到幼儿园给孩子们玩。这个可爱的玩具娃娃能一边唱歌,一边摇头晃脑,逗得孩子们直乐。集中活动时,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我把玩具娃娃放在柜子里。准备吃点心了,我组织孩子到盥洗室洗手,突然,安安从活动室跑过来尖声叫着:"杨老师,诚诚把你的玩具娃娃弄坏了!"我急忙走回活动室,只见地上扔着娃娃的衣服、帽子、电池掉了,娃娃身体内的电线都被扯断了。孩子们安静地围在一旁,闯了祸的诚诚正远远地靠在墙角,害怕地将头缩到脖子里。我压住自己的怒气,走过去轻轻地问他:"你为什么把玩具娃娃弄坏了?"他垂着头小声地说:"我想知道玩具娃娃为什么会唱歌,头还会摇来摇去的……"听了诚诚的话,我想,幼儿对不知道而又感兴趣的事想方设法去探究、去了解,这份好奇心、这种探索精神,恰恰是应该提倡,【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