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主流幼儿教育是谁?幼儿园? 私立幼儿教育机构? 家长? 。。。。。。
各位朋友好,在这样一个阴冷的午后跟大家见面,我刚才还担心今天有没有人听我的讲座呢。一个幼儿园教师的讲座,会有人来听吗?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我很感动。看到这么多朋友,各种层面的朋友来给我助兴,真的非常感谢大家,可见幼儿教育正在受到各界的关注。早些年我一直埋头干我的幼儿教育,后来我发现要干好幼儿教育必须研究家庭教育,细年时期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发现在幼儿教育领域,始终存在着两种教育理念,两种教育行为的冲突,一种代表主流,另一种则代表非主流,主流与非主流交织在一起,幼教工作者,家长也交融在一起,发生着各种冲突。
一、冲突引发的现象
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痛心疾首的问题,先说几个案例让大家听听。一天我在班里看见一个孩子,他爷爷来接了,我就跟他讲:“宝宝,你爷爷来接了。”这个宝宝走到门口一看是他爷爷,突然就做了一个很夸张的踢人的动作,说了一句很可怕的话:“滚,我不要你来接。”这一下可把我气坏了,照我的个性,我想说“站住”。这种事情是一定要批评教育的。这个爷爷怎么样呢,他说:“好好,我回家换你妈妈来。”然后果真回家换了他妈妈。说实话,这就是我捶胸顿足的时候,我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懊恼。我第二天就通知家长来一趟,过了几天,这个家长来了,我就问她,你到底想把孩子教成什么模样的?她就哭,他们家是三代单传,非常宝贝这个孩子,他爷爷奶奶把孩子的一切都包掉了,她要插手进行教育,非常非常困难。我说再困难,也得想办法,如果在幼年时期,在孩子很多关键的成长时期,你把很多教育的机会都错失了,你将来怎么弥补,怎么办?她说她很困难,我说假如你是一个称职的家长,就是再困难你也要坚持,你应该坚持你自己正确的观点。也就是说,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地看待怎么教育孩子。
还有一种家长呢,就是非常非常着急,胡子眉毛一把抓,错误地理解早期教育,经常有家长来找我,问:我应该让孩子学点什么呢?要不要让孩子学写字,学拼音,要不上一些兴趣班?
一天一个孩子家长来找我,他说:“王园长,我的孩子一定要进你的幼儿园了。”我说:“为什么?”他说:“你不知道,我儿子是天才!”那么我说:“天才表现在何处呢?”他说你不知道,我儿子识字多少多少,然后是算术多少多少……我说:“你儿子确实很不错的,比如说,记忆力不错的,表现力可能也可以,但是我不敢说这个就是天才的表现。”这个观点就说明有些家长认为天才就是简单的学会很多知识,社会上有很多很多家长都把早期教育定位为知识教育。比如很多的家长,每天下午来幼儿园接孩子,他不是问“你今天快乐不快乐?”这些问题,她只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10以内的加减法你会算了没有?算给妈妈听!”、“今天老师讲的故事你讲给我听!”如果讲不出来,就是孩子不好或老师不好。
我觉得很讽刺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我走进幼师的大门,看到了一个牌上写着:早期识字,每个月识多少多少。我看了,心里特别难受,后来我们校长看到了也很着急,是我们的后勤部门,把房子租出去了,租给了社会上的一些机构办班,后来马上取消掉了。我们是幼儿师范,是引领社会正确的早教观念的机构,我们也把识字当成是早期教育的、天才培养的重点,那又如何引领社会呢?
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是中班,从别的幼儿园转来的,他大量的识字,100以内加减乘除没有问题。开学的第一天,他不肯跟老师合作,老师给了他一张纸,让他把暑假里快乐的事情画下来,开始他不干,但老师转了个身,他就在纸上写了:“陈老师死了”,“陈老师大坏蛋”,还画了一个黑色的叉。这样的孩子,一个中班的孩子,能够写这样多的字,能够这样来表达,那么应该说从某些意义上,他真的是很天才,但是这个孩子非常非常特殊,我们花了很多心血。为什么?他没有朋友,他在幼儿园是封闭式的,他是封闭自己的。他没有任何朋友,其实,我觉得他是个问题很严重的孩子,为什么?如果你光会识字,光会算术,但你没有朋友不会合作,又怎么走向社会呢?
很显然,我举了这么多让我痛心疾首的案例,是想说明现在老百姓中有很多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行为(换句话说有很多非主流的幼儿教育理念,或者说是受到非主流幼教理念的影响),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会带来错误的教育行为。
那么主流幼儿教育到底关注什么?到底在坚持什么?为什么不能引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呢?
主流幼儿教育就是:按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主流幼儿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行为。
二、主流幼儿教育的核心观点
主流幼儿教育观点众多,但在幼儿教育阶段,其核心观点就是:幼儿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全面平衡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很大,很多家长觉得太空洞,很难落实,但它却非常重要,我们逐层加以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能帮孩子走得远的东西是什么?是知识?是能力素质?答案肯定是后者。那能力素质是指什么?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是对儿童终身发展有用的呢?智力、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独立性、责任心和义务感、坚强的意志、社会交往能力、创造精神和能力、应变和决策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德意识。家长说这些很多,这些很好,可我不知该怎么做,儿童要做到这些都什么时候了。因此我们的家长里就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理念、道理都懂,却没有实际行动,或说理念与行为背道而驰。
理念告诉大家要培养孩子的能力素质。但很多家长认为这太长太慢了,我等不了,我就关注那些可显的,快速的吧。什么是快速的呢?幼儿期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如数数、100以内的加减运算、讲故事、念儿歌、念古诗、唱歌、跳舞、画画、识字、学拼音。这些东西学一点就可以显现出来,而且速度快,比你那些慢慢发生作用的意志品质,自信心,交往能力……可快多了。我可以让孩子给客人讲故事、念古诗,多有面子。甚至有些家长就认为,学了大量的识字,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他的孩子就是天才了。假如天才就是大量的学知识,那样的天才必是会夭折的天才。
我们国家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里,并没有把大量的知识技能列入幼儿园教学内容中,相反提及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为什么指导纲要不把大量的识字,100以内加减这些知识作为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前儿童的思维水平,手眼协调能力等等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因此,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核心就是关注孩子知识、能力与情感状态,而后二者应更为关注。我请教过很多专家,以及我自己在实践中的认识,发现早期数学、识字、拼音等知识的强化训练,对儿童进入小学早期的学习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很多知识是已知学过的,所以儿童学起来会很轻松,因而考试的分数也不错,家长特别在乎这些。其实早期大量知识教育对儿童的学习兴趣的影响,家长不是没有所闻。还有上小学之初,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是不是需要不花一点力气,是不是不能遇到一点点的困难。什么东西都在幼儿园学会了,小学低年级没有一点困难,那高段呢?遇到困难,不会的问题怎么办?所以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早期知识的强化训练,不能帮儿童走得多远,最多走到小学二、三年级,之后儿童的学习,不是靠已学会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而这些能力,兴趣将伴随着儿童的整个学习过程。好像也很少听说小时候古诗背了多少篇的儿童,将来一定在古典文学上有多少造诣。总之,一些外显的知识及一些粗浅的技能,并不能伴随儿童一生,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不了多少作用。
到此,我们得反过头来了,非主流幼儿教育比较关注的是幼儿外显的知识技能,用一个比较难听的词是比较急功近利,那么主流幼儿教育强调的儿童终身发展受用的那些能力素质,该怎么培养呢?
●智力:一提到智力有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知识,智力好就是知识多,智力和知识有联系,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力有很多种解释,我们用最基本的方式说,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而注意力即注意品质的好坏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是有巨大影响的。如果孩子注意力差,老师讲的时候开小差,做作业时就什么都弄不明白。有的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看外面,就是不集中注意力学习,别人一小时做完的作业,他两小时还没做完。这下家长才会急,才会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可是小的时候不培养,这个时候再培养就比较难了。坏习惯要变成好习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家长听我这么一说马上想,那我今天回去就培养他的注意力,我让他看书,让他写字,不准他乱动。这又错了,注意力不是强压出来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做感兴趣的事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家庭中孩子可以专注做很多事,玩玩具,看书,听故事,帮家长做事情,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成人不要去打搅他、分散他的注意力,并且鼓励孩子坚持做完一件事,成人还要鼓励孩子去做那些有益的家务事,在做事的过程中鼓励儿童专注、用心,让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不断增长。比如,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剥毛豆,先鼓励孩子专注地剥完10颗,再鼓励孩子坚持再剥5颗,一点一点增加,专注做一件事的时间就一点一点的增长了。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长,有的孩子短,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在自己孩子的水平上促进他的发展。一般2-3岁幼儿一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10-15分钟,3-4岁15-20分钟,4-5岁20-25分钟,5-6岁25-30分钟。成人不要过分地要求孩子,一次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是1小时,孩子是不可能做到的。总之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并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自信心:在幼年时期一定要培养,如果在幼年时期丧失了自信,是很可惜。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注意这一点。有的家长总是说,“我教你,要自信哦,要战胜别人!”他总是用嘴巴鼓励孩子“你要自信,你要战胜别人。”这样做有用吗?自信来自于什么,来自孩子的活动,孩子在玩、与人交往、做事的过程中,每做好一件事,都有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的体验,不断的叠加,不断的叠加,叠加起来以后,他的自信由此而来,所以不在于你一味的无端的表扬。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人的肯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千万别否认孩子,很多成人喜欢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啊!”、“你长大了只有去扫垃圾的!”、“你这个人……”时不时有这样的家长对我来讲:“王园长,你看,我的孩子就是没有自信。”我说:“你为什么要在他面前说他没有自信,你在说这件事的时候,你应该把孩子支得远远的,你为什么不做?”还是一种是:“王园长,我这个孩子就是不爱发言,就是不爱发言。”他其实已给他帽子戴好了,然后每天上上幼儿园就这样跟孩子讲:“你要发言啊!”每天都要强化一遍,那个孩子内心感觉是什么——我就是一个不爱发言的孩子。
●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一个人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我觉得早期教育中,社会性发展比认知水平提高更为重要。国外很多的家长虽然是全职太太,学历也很高,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呢?如果到幼儿园仅仅是学一点知识的话,那些母亲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里教啊!所以说幼儿园教育肩负的另一个责任就是学习社会交往,而且交友能力错过了童年期,就很难再学了,它是不可逆的。我们幼儿园现在做儿童情感能力发展的课题,就涉及到一个交往能力,在孩子中间有四种类型:一种是受欢迎型的,一种是中间型的,一种是被忽略型,一种是受拒绝型。一般普遍的孩子是中间型的,有时候受欢迎有时候受排斥。这种类型的家长不用去操心,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是被忽略型,是受排斥型的怎么办。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进小班之后,常到家里哭闹。老师开始观察她,就发现她受排挤,在同小朋友交往的时候,她受排挤,她很乖,比如做娃娃家游戏,她想当妈妈,每次都想当主角,每次都声音很小地说:“我要当妈妈。”没有人睬她。然后每一次都有小姑娘或者小男孩站出来让她去当家里的那个孩子,躺在家里的床上被人照顾,还经常被打吊针,躺在那里什么也不用动了。经常去当这种小角色之后,她就很压抑,很懊恼,但是她没有能力去反抗。她紧张,她在交往当中,处于劣势,她不敢说,所以回家发脾气。老师看到这个问题,我们告诉她,你一定要说“不”,你首先要大声地说“我要当妈妈”,你一定要大声地说,我们就是鼓励她,当然不是强迫她。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然后告诉这个孩子就是“你宁可不做,也不要躺下,你一旦躺下,你就再也起不来了”慢慢地,她可以当上妈妈了。一个孩子的改变,非常艰难的,不是说我今天给他开了一个药,这个药像感冒药一样吃下去就好了,这是不可能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很多的反复,一个坏习惯的改变更需要成倍的精力,因此小时侯培养好的行为习惯是极其重要的。有的成人说习惯长大就会好,其实那是装的。成人可以把自己装得像模像样,但装是累的,是坚持不长时间的。有的成人西装革履来接孩子,别人一看不见就乱扔垃圾,在幼儿时期都是一些细小的行为,比如卫生习惯,懂礼貌、学习习惯等等。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谁在冲突 冲突在那里?
谁代表主流,谁代表非主流?正规幼教机构、家长、赢利幼教机构,三者之间是否有共同点,是否有差异。正规幼教机构一定代表主流吗?应该说正规幼教机构是在国家教育“纲要”的指导下工作,所有的员工都接受过幼儿心理、教育等各方面教育,她理应代表主流幼儿教育的思想。但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否能很好理解国家的幼儿教育精神,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呢?这也很难说,赢利的幼教机构一定代表非主流幼儿教育吗?也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家长受主流幼教和非主流幼教的双重影响,经常有多重的矛盾的理念和行为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争论谁是谁非,其实是无济于事,作为从事早期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弘扬主流的幼儿教育理念,让它成为家长的主导思想。
冲突一:促进孩子发展的角度不同。
主流幼儿教育倡导:全面平衡、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
非主流幼儿教育倡导:单一的、短期可显的知识和技能。
主流幼儿教育倡导的是在人的早期要培养的是全面均衡发展的,是终身受用的素质。
非主流教育,追求短期可显的效果,并不能帮助儿童在未来的人生中走多远,比如经常有广告说让孩子多少时间学会识多少字,单从孩子识字的角度考虑,效果自然是可显的,表面上看效果非常明显。吸引家长的广告词是“轻轻松松上小学”。但是这种单一考虑孩子发展的角度是不可取的,占用孩子大量游戏活动时间,学习记忆枯燥的文字,对儿童的心理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可能造成伤害。有些孩子专注识字,与文字、书本交流,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迟滞,没有朋友,不能加入集体,这是得还是失呢?再比如“读经”,很多人痛心疾首,要拯救中华传统文化,让儿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这还是一个单一的,短期内的行为。表面上孩子可以学会念这些深奥的经书,孩子理解吗,能产生与之相匹配的行为吗?占据儿童大量的时间摇头晃脑地去念不是一个时代的文字,对他的发展又有多大的意思。“拯救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广告词,但假如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纳入到儿童的基本素质中加以培养,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妨碍他人,尊重他人等的好习惯,还有必要去读那些难念、孩子又不懂的枯燥无味的三字经吗?
冲突二:教育效果的不同
主流幼儿教育效果:慢慢显现的,不露痕迹的;
非主流幼儿教育效果:立竿见影,可显现的。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教师不像医生,医生给孩子吃上几颗药,孩子的病马上好了,立竿见影,教育尤其是能力素质的培养不是马上可以显现的。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他马上变成一个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没有成人艰辛的付出和漫长的等待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家长会欣赏那些可显现的东西,因为现在很多人心太浮躁,急功近利。唱歌、跳舞、写字、学英语多快呀,每一次学习马上就有效果,社会上很多语言培训班,就非常迎合家长的心理,每次都教一些家长看得到的英语单词,英语唱歌,家长开心得不得了,我的孩子每次都有进步呀!可是你过了很长时间后才会发现,孩子不能连贯地说一句英语,可显的知识技能是可以学好,但决不能关注可显的而忽视那些不可显的素质的培养,那就得不偿失了。
冲突三:利益的冲突
主流幼儿教育是营利;
非主流幼儿教育是赢利。
这是有个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幼儿发展第一呢?还是赢利第一呢?假如要赢利就得追求外在可显的好看的东西,因为要家长买单呀。你说我们培养的素质多少时间显现不知道,谁会买单?当然是教拼音、珠心算、舞蹈、英语这些东西,家长更乐意掏钱。因为要赢利自然要吆喝,怎么吆喝,从单一的我需要的角度吆喝,“轻轻松松上小学”、“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等的好词语就不断出现。很多家长就糊涂,到底谁说的是对的,听听都很有道理呀。
四、冲突带来的影响
◆家长越来越重视可显的知识,而且是越来越紧张
很多家长有一天突然发现隔壁的小弟已经学会一首古诗了,回来就急得不得了,我的孩子怎么还不会呢?有天又发现对面那个小家伙多长了一颗牙,这边又急死了,我的孩子可不能输在起跑线呀!人家会什么我就得会什么吗?这就是关注表面的结果,很多家长会来问我,我孩子应该报几个兴趣班,人家都学我怎么能不学呢?孩子上什么兴趣班,怎么能问他人呢!最应该问的是孩子和家长嘛!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她有什么特点,家长应仔细观察才对呀!再说少上兴趣班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我有个亲戚,她的先生出了一趟差,发现他原先同事的孩子100以内加减法已经算得很溜了,可她儿子还不会。她急得不得了,命她儿子天天写字做算术,刚开始两天儿子还有点兴趣,后来每次她妈一拿出作业本,她儿子就有些紧张,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去喝水,一会儿去吃点东西,再后来她儿子看见作业本就哭。她恨得要死,狠狠把儿子揍了一顿,跑到我这里来问我怎么?我命她立即停止,人家的孩子是大班,你儿子是中班,再加上发展水平不同,不可操之过急,慢慢地渗透性地来。如果你让儿子看见数学、语文就怕,将来怎么上小学呢?
◆良好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改变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家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是儿童良好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点。但现在有很多家长因为追求太多外在的所谓知识本领,而去压孩子,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有时甚至是夫妻关系的紧张。前面讲的我亲戚要小孩学100以内加减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如果不及早停止,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怨恨,对学习兴趣的丧失,就可惜了。
前几天报上刊登的一则消息,一个民工子弟,因为望子成龙,逼迫孩子学算术学写字,孩子一次一次学不好,其父亲把他给活活打死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事件。虎毒不食子哪,可见这位父亲对教育是多么无知,又有多么强烈的内心渴望,悲剧也。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
在农村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报名,很多就要问你们这教算术吗?教拼音吗?如果不教家长会转园。在金华,很多孩子到大班会转园,上学前班去了。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没学什么东西,到学前班可以学知识,其实就是提前一年上小学,幼儿园可有意见了,可又能怎么办呢?
在城里也有很多家长会给老师施加压力,怎么不教点东西,教孩子有礼貌、守规则那些东西有什么用,长大了这些东西自然就会了,因此有很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触的现象。老师教孩子垃圾要丢进垃圾箱,可家长说烦不烦,随便乱丢好了。学校让孩子懂礼貌,不打人要讲道理,而家长认为我孩子在幼儿园把人给打了,我孩子就是厉害。这种矛盾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经常存在,让老师们非常苦恼,不知道如何做家长工作。
★解决冲突的方法
要解决这种冲突似乎是很困难的,从根本上解决有待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做好眼前的工作。首先是要办好主流幼教机构,让家长对主流幼教有非常好的认识,不追求可显的知识技能,对孩子的发展更好,对未来的影响更长远。其次是不断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倡导社会弘扬主流的幼儿教育观念,同时增强家长分辨正确与非正确幼儿教育观念的能力,提高家长教育技能,坚信未来一定会好。谢谢大家。
此课件总共27页,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