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以来,儿童发展问题是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非常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现象、问题、困惑和挑战也随之出现。目前,在关注儿童智力发展的同时,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也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是每一位家长梦寐以求的,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社会的一些不正常因素让我们应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第1章 树立现代的健康教育观,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以前,人们常常将健康的概念理解为不得病。随着社会发展和各种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心理健康;第二,生理健康;第三,道德健康,这构成了健康的初步的整体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乐观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协调、生理心理年龄一致等方面。健康的内容是全面的、完整的,任何只注重儿童的生理健康或心理健康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随着新的健康观的建立,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儿童,更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儿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幼儿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一般来说,幼儿心理健康有以下几个标准:
1.动作发展正常。
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成及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认知发展正常。
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如一个儿童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且不在正常范围之内,那么该儿童的认知能力属于偏低。在幼儿期要尽量避免任何有损于大脑的伤害或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以免导致幼儿心理不健康。
3.情绪积极向上。
积极的情绪反映了动作的协调性。儿童情绪正常,对受到别人的爱抚、关心、体贴、照顾感到高兴,从而心情愉快。反之,就有心理障碍。不良情绪是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障碍。长期紧张、压抑、恐惧,会使儿童产生种种行为问题。长期形成自闭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4.人际关系融洽。
幼儿之间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生活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