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幼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各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孩子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作,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如,为了激发幼儿感知曲线和直线的兴趣,我带来一件旧毛衣,当场和孩子们一起拆毛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童话、音乐和情景化的语言等能唤起幼儿的记忆表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及绘画,比如:在引导三岁幼儿画泡泡之前,老师先讲一个故事:"妈妈用高压锅煮饭,高压锅开始吹泡泡啦,嗤嗤嗤……泡泡越来越多。"孩子们对此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泡泡充满整个厨房想到充满整个屋子,还想到泡泡飘到窗外,跑到隔壁家,等等。最后,他们饶有兴趣地在整张纸上画满了泡泡,嘴里还"嗤嗤嗤"地念个不停。
爱玩泥、爱撕纸是孩子的天性,采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因为这种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的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操作的乐趣,因而为幼儿所喜爱。如在学习用棉签画一串红之前,我们先让幼儿用纸撕出一串红以熟悉花形,然后再让幼儿绘画。
二、创设游戏情节,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幼儿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所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把游戏引入绘画教学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边玩边画,边画边玩,造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