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 心理 社会 适应 策略
一、幼儿入园适应性研究的目的
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要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的初步的规则规范,学习新的人际交往,这一过程成为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顺利,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品德意志的发展;相反,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不顺利,则会引起儿童的恐惧、退缩、厌学、违法、品行障碍等问题。因此,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人幼儿园集体生活,其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为以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适应方面,提出小班幼儿发展目标是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为此,我们要研究此课题来促进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促使其社会性良好的发展。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学分析
1.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及恐惧心理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5种需要,其中生理和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相对固定的人来照看,这是他们基本需要的表现。幼儿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加上一些常规对他们的些许约束,他们会在心理上有不安全感,伴随着产生恐惧心理。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以及伴随而来的恐惧心理,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要原因。
2.情感依恋的迁移
幼儿入园之前已经与父母建立了亲子依恋关系,来到幼儿园,需要情感依恋迁移,与老师建立情感依恋关系,这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开始时会很困难。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分离后产生的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等情绪体验。多数孩子在家中已习惯"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进入幼儿园后,众星捧月的感觉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其产生失落的心理。
(二)社会学分析
1.生活环境的变化
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们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第一生活环境。但入园后,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伴,一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不适感。
2.人际关系的变化
家庭中,幼儿与亲人建立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亲子关系,已经与家人建立了信任,产生了情感。而进入幼儿园后,他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与教师和同伴产生情感、建立信任,所以刚入园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会有不安全感。
三、提高幼儿入园适应性策略
(一)做好入园准备,消除幼儿入园恐惧。
1.组织预入园,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今年9月份刚开园,为了使刚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小朋友,园里组织开展了预入园活动。8月底我们请家长带孩子来幼儿园。首先,我们请宝宝们参观幼儿园的活动室、休息室、厕所、大型玩具等设施,使幼儿对幼儿园有初步的印象;其次,我们老师在班级里也做了自我介绍并组织班里幼儿一起自我介绍,使幼儿互相认识,结识新朋友,使幼儿入园后不感到孤独和无助;再次,我们还组织了有趣的亲子活动,例如:让爸爸驮着做小乌龟,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手指游戏等等。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