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化主要是指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即幼儿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愿望、情感和态度,能够按照社会规律行动。
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具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他们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投资。但是他们的教育观念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普遍重视和强调孩子的智力发展而相对忽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一、在解决日常冲突中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自我中心是儿童认识领域的特点,而在我们现今的家庭教育中,这一特中点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不少父母,爷爷奶奶溺爱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使幼儿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会与人交往,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往往会和同伴发生冲突。然而,幼儿的人际冲突是伴随幼儿社会化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事情。
一次户外活动时,熙熙和轩轩在一起玩摇摇椅。过了一会儿,熙熙哭着来找我:"老师轩轩不让我玩儿摇摇椅。"轩轩也理直气壮的说:"她已经玩了好一会儿了,也该我玩儿了。""你把我的衣服都拉坏了。""不是我拉坏的,我没有那么大力气。"看着她们俩针锋相对,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我竟插不上话。于是我想,她俩平时是形影不离的朋友,总喜欢腻一起玩儿,今天因为这点儿小事儿吵得这么厉害,我应该让他们冷静一下。于是我有意忽略了她们俩的告状,走到一边儿去询问其他小朋友的"官司"。她俩见我没理她们,反而走到一边儿也没有了争吵的劲儿头,双双沉默了。过了不到一分钟,熙熙说:"要不咱俩还去玩儿吧。""行,这回让你先玩儿,咱俩一人玩儿一次。"说着,俩人又去摇摇椅那儿玩儿了起来,看着他俩愉快的笑脸,听着那爽朗的笑声,我心想我的冷处理做对了。
其实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许多幼儿一分钟前还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玩伴,幼儿之间的冲突不仅不会损害她们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相反在冲突中及其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提高,加快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二、在爱的教育中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小用爱的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会让其耳儒目染,渐渐地培养起他们的爱心,有利于幼儿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和谐局面。
今天上午活动区结束后我闻到了一股怪味儿,心想坏了,有人拉肚子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观察了每一个孩子的表情,发现赫赫正一脸尴尬的看着我,于是我若无其事的走到他身边,那股强烈的怪味儿让我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测。我把他叫到洗手间一看原来他闹肚子了,正当我为她清理身体和衣服时,听到外面的小朋友在口无遮拦的说:"好臭呀。""赫赫拉裤子了。""真没羞,还拉裤子。"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