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和意义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展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3、4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而一个人在幼儿期若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在未来的社会中,不仅要求人人讲普通话,更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说话能力。这种能力一定要从小培养。同时,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反映现实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教师在带领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传授知识技能、解释行为规则、引导幼儿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时,都必须伴随语言。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是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很多的幼儿成长中,其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尤其是男孩和女孩在语言的发展中也体现出了鲜明的对比。很多人都把能言善辩来形容一个女孩子,而少语寡言来说男孩子在语言方面的不足,这种男女性别语言在发展中的对比也可以看出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班幼儿为例,对不同性别的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异同进行一定的调查和对比,主要是从男孩和女孩在语音、语法和句式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不同性别的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从而使其幼儿教师在由于语言发展的教育过程中,了解男女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并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树立学习语言的榜样,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语言教学及各科教学当中都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语言联系,发展不同性别的幼儿语言能力等,由此可以看出,研究不同性别幼儿语言发展对促进幼儿优势语言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使其在未来可能在该领域有所作为,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幼儿语言研究肇始于对幼儿心理的研究,心理学界一般将从出生到六岁称为个体的幼儿期,其中三岁前是幼儿语言习得的早期阶段,是语言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关于儿童最初如何获得语言的问题是早期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20世纪初期开始,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从不同视角提出各自的语言获得理论,先后产生了环境决定论、先天决定论、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论、认知发展作用论等几大理论流派。立足于这些理论背景,国内外研究者对幼儿早期阶段的最初词汇、句法结构、语义习得机制以及话语的功能意义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在国外,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AllP0rt)提出了语言是模仿得来的观点,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就是对成人语言的简单复制与临摹。这种观点只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语言逐渐与成人语言一致,据此把语言的获得简单归因于模仿,混淆了语言发展的结果和过程,也忽视了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对于幼儿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究竟怎样习得词汇的意义和指称,国外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假设,社会语用论(Bruner,1983),认为幼儿习得词汇从本质上来说是完全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习词汇不需要特定的语言限制,需要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强有力的社会认知技能,儿童正是依赖这种技能去理解各种情境中交际者的意图的。制约原则论(Markman,1989),认为幼儿必须利用某种演绎限制机制,对词汇意义范围和指称范围做出限制。联想学习论(Smith,2000),该理论是行为主义语言理论的产物,认为幼儿学习词汇是一个联想式学习过程,即把语音与感性经验的显性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对幼儿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而使国外很多的幼儿在语言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