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幼教实践,提出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构想与设计。其中,融合的构想是从融合的定位与特点、融合的层次、融合的目标三个层面展开的。融合的设计是实践研究的重点。研究者在现实的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科渗透式、多科并列式、主题网络式三种融合的模式,并就融合教育中活动主题与内容的选择、活动中的融合策略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教育、艺术、科学
一、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背景与理论
(一)探讨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背景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艺术是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加以总结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具有新价值的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科学是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许多现象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抽象,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最基本的规律,从而影响人的思维和活动,进而再作用于客观世界。艺术与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对二者之间差异的强调引起二者之间的分化,而对它们之间关联的重视又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
(二)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概述
传统的观点认为科学家使用抽象思维,艺术家使用形象思维,他们各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比如,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说话,诗人则以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却是同一件事.这种见解已经流行了一百多年,至今仍为许多美学家所赞同。不过,当我们用人类的思维实践对此进行检验时,却惊奇地发现,不仅艺术家要使用形象思维,而且科学家、哲学家、设计师等等都不可能同这种思维方式绝缘。
(三)儿童的艺术与儿童的科学
儿童的艺术是儿童审美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本质上,它是一种过程,一种思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不仅仅是儿童所能理解的科学知识和粗浅的科学经验,更为根本的,它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置疑和解决疑问的过程,它是儿童用认识手段对世界进行把握的一种方式。儿童的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儿童的审美和认识的关系。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
(一)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裂现状及其后果
黄进博士曾经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指出:在传统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第一,将科学教育的价值放在首位,忽略艺术教育的价值;第二,将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视为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各行其内容和目标;第三,将科学和艺术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其中的体验内涵和精神价值。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
教育内容一致,都是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探究和表现。幼儿科学教育通常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艺术教育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教育手段和方法一致,都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探索、交流、创造和表现。不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主张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自由探索、大胆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