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儿礼仪教育问题,其本质就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沟通、合作、交往的问题。如何解决好问题?笔者认为,借用幼儿园区域活动促进进同伴交往礼仪是一个关键因素,可以通过预设铺垫,促进同伴交往的开展;深入实践,解决同伴交往的荆棘;温故知新,巩固同伴交往的技能;虚设情景,拓展同伴交往的经验等方式,为幼儿今后的社交礼仪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区域 交往 礼仪
"礼仪"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更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个人的进步与成功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礼仪教育, 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日常生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格,为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礼仪教育问题,其本质就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沟通、合作、交往的问题。同伴交往是幼儿最主要的社会交往形式,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与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体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区域,小社会"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交往条件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来满足幼儿同伴交往需求,利用这个途径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同伴交往礼仪。
一、预设铺垫--促进同伴交往的开展
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是诱惑发幼儿产生交往行为的基础,而在交往过程中,道德情感的激发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交往礼仪的重要因素。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采用固定与灵活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丰富的、多功能的、符合幼儿需求的、具有自由选择度的区域,既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能互不干扰,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为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奠定基础。其次,我们也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投放能够引起同伴之间积极交往的物质中介(半成品、废旧材料等),为展开丰富的想象插上一双翅膀。适宜的活动材料增加了活动情节,激发了幼儿自主交往的热情,产生了积极的交往的行为,让幼儿在尽兴的活动中积累了同伴交往的经验,提高了同伴交往的能力。
为提高同伴交往礼仪培养的实效性,我们将同伴交往的礼仪目标分阶段地纳入区域活动目标之中,并以谈话的形式在区域活动开展前自然渗透。如在以"愿协商、会分工"为目标的实施阶段,我们会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有四个人进入快餐厅后都想当厨师怎么办呢?""同伴之间应该怎么商量呢?遇到难题时怎么决定?"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讨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运用礼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合理分配任务。同时,我们将又将讨论结果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在"礼仪墙"上,如画一只小手表示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或"再见",画一个小朋友去拉另一个小朋友表示"你能和我一起玩吗?"画一排小朋友排排队,表示"耐心等待"等等。通过这些与孩子们自己讨论设计出来的图标,不但渗透着幼儿同伴交往礼仪的目标元素,并向直接、具体地向幼儿提供了交往的策略,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礼仪化。
二、深入实践--解决同伴交往的荆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领悟指南的精神,我们将重点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同伴的交往,学习同伴交往礼仪的技能,解决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冲突,培养同伴交往礼仪的优良品德。
幼儿同伴交往礼仪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和心理的特征,我们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低、浅、细、活"。低--要求低,浅--内容浅,细--措施细,活--方法活,把明理、示范和训练结合起来使之变得形象化、趣味化、具体化、生活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反战的规律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塑造良好的社交氛围,直观地教给幼儿相应的交往技能以及提供相应的交往机会和经验。如何让幼儿能较好地运用交往礼仪解决同伴间的冲突,提高同伴交往的质量,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和分析调整,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
1、初现问题时,拭目以待
在冲突发生初期,我们都应该留一段观察期给幼儿,不需要急切地介入干预,给他们一些自由发挥得空间。在初现交往问题时,我们教师都可以在旁静观其变,拭目以待!争吵是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最容易也是最频繁出现的问题之一,争吵也是交往手段的一种。有争吵说明孩子们是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的表现,只是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有分歧或是发生了冲突,那么如何去解这些问题呢?我们不要急于介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去争吵。在争吵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根据自身的生活和社交经验,运用一些辩驳、协商、谈判等手段来决解所面临的问题,让他们在生活中自主地去探索和运用同伴间相处的技巧,在冲突中学会交往。
片段一:在建构区,嘉豪在玩用积木搭了一架飞机时,不小心碰到沛洁的头了,问题出现了:沛洁哭着说"我要告诉老师,你打我!"嘉豪赶紧道歉说对不起,见沛洁不理他,嘉豪赶紧放下飞机,去揉沛洁的头,连声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要不我的这架飞机借你玩,这可是我刚拼好的!"沛洁看了一下飞机,擦了擦眼泪说:"好吧,我们一起玩吧!"两个孩子就开心的玩开了。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孩子心中是有一定礼仪认知标准的--做错事情了,就应该先道歉。而且这个标准幼儿一直在遵守,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你碰到了别人是事实,所以他先用语言道歉--对不起,再用肢体安抚--用手去揉,当这些都不管用是他就开始协商--我的飞机借你玩,到最后的和解--一起玩。在问题出现初期,不用老师们的介入孩子们就会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尝试会运用已掌握的交往技巧来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观察、记录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孩子能决解的问题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吧!
2、矛盾激化时,抛砖引玉
在发生矛盾冲突中,幼儿往往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或主见,当他们的意见不能达成共识、、互不妥协时,教师就可以在不干扰幼儿自观性的前提下,适时灵活地介入幼儿的活动中去,以蜻蜓点水的方式提出恰当的问题来激活幼儿的思维,抛砖引玉,激发他们通过思考去决策、去解决问题。
片段二:在小医院中,几个孩子们抓着白大褂都想当医生,经过一番辩论、争吵,场面还是僵持着,活动没法进行下去。这时老师就可以以"病人"这一角色介入"谁是护士呀!我的手受伤了,快给包扎一下吧!"有病人的介入,护士们就会积极应聘,而放弃医生身份的抢夺战,矛盾自然化解了!就这样,医院就地热热闹闹地开张了。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