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活动,特别是对于年龄幼小的学前儿童来说,游戏更是有其特殊的意义。
游戏之所以最适宜儿童发展,是因为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需要,而且在满足的过程中,还会使儿童产生新的需要,生成新的心理机能。
在幼儿教育领域里,我们要运用游戏去促进儿童发展。但幼儿园现今频频出现"重学科、轻游戏"的小学化倾向,幼儿园开展游戏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游戏活动在具体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对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的浅见。
一、教师观念
教师对于游戏的自身观点并不是凭空出现,很多时候是受到了许多学派的影响,结合自身的实践所逐渐形成的。虽如今幼儿园都在不断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学派主张幼儿必须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实知识。持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只需为幼儿提供环境,让幼儿有自主选择游戏的机会,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就会发生。
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工具,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了解角色、规则、关系、社交技能、适宜行为方式、自身行动对他人产生的影响等。该学派强调儿童与"更有知识的他人"互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为间接学习知识创造了"支架"。
以上这些游戏理论,对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有的教师只坚持其中的一种观点,或放任儿童自由游戏;有的教师可能会同时秉持两到三种观点,既主张给儿童自由,又认为教师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管如何,吸收不同的理论来指导幼儿园实践本意是好的,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可能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要注意融会贯通,要更多地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融入到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二、环境创设
就我本次实习的幼儿园,我所在的班级有一些区域角,如:串珠、美食街、探索角等。我发现这些区域角对于幼儿吸引力是很大的。平时有事没事他们就喜欢去看一看、摸一摸。但是鉴于其他原因,我仅看过他们玩过一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幼儿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我们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但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宜的,为什么要创设丰富而富有刺激的环境,以及怎样创设环境等问题没有相应的实证研究做支撑,使得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千篇一律,相互模仿缺乏创新,很难实现"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創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如:幼儿园环境小、幼儿人数多、玩具材料少等。因此幼儿园不能正常如期、如数地开展游戏活动。
大多数幼儿园都会采取废物利用的方法来制作成品或半成品玩具,但这些任务往往都落在了教师身上。而教师平时的工作很繁琐,因此,对于玩具、区域角的布置往往欠缺思考,不能保证创设的环境是适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的。
我有一个建议: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制作过程。之所以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其实是因为制作玩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中需要什么样的玩具和材料,幼儿比任何成人都要清楚。但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因为许多书本、报告中都强调游戏是需要指导的,教师的指导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借此来了解幼儿,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其发展。
三、时间分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游戏确定幼儿的基本活动。然而,有不少教师在观念上仍有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没有真正把游戏寓于一日的活动之中。
原因有很多:1.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不玩游戏,只在有人参观检查时才让幼儿玩游戏;2.很多时候因为教学活动占用了部分游戏的时间,而可能导致游戏无法正常开展,教师便取消游戏,而改用其他事情来打发时间;3.每次玩游戏都是从头开始,而不是接着之前的经验来接下去;4.教师对于一些不一定就会产生可以看得见成效的游戏采取了自动过滤的态度,总是用一些能马上分辨对错的游戏来取代……
这些问题无疑都减少幼儿接触游戏的机会,减少幼儿操作的时间,减少了游戏种类。而我认为:只要教师多多关心孩子,多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对于日常的工作能严格按照时间来进行。幼儿的操作机会都会大大增多。其实,简单的改变或许就会有大成效。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