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着最初的联系和关系,这些构成个性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体,学前期的重要性正在这里。可以肯定个性的初步形成是在学前期,也就是3一6岁的幼儿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在社交活动中的目的性和独立性增强,凡事要求自己做,并逐步按照父母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自我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能把自我和客体分开,而且能够初步独立的评价自己和别人,还能逐步透过外部行为表现评价内心评价品质。
由此可见,家庭气氛对孩子个性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下一代,我们的家庭应朝着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唯此,家庭才可称为孩子温馨生长的摇篮,也才成为体现新时期精神文明的窗口。
2.4.2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多项全国性少年幼儿调查发现,当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教养方式大体分为 6 种类型:溺爱型、过分保护型、干涉型、放任型、否定型和民主型。
(1)溺爱型
长期的溺爱式教育,引导孩子形成风格非常懒惰,自我保健能力差,发展他人作手势,所有以自我为中心,不求进取,不坏习惯。行为表现为:自私的集体活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服从,冲动,缺乏任何东西的动机。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不会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个性和人格的自由发展,心理上难以成熟,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任性、自私、为所欲为、好夸口、无责任感、无进取心等,导致很难在竞争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很难发展。
(2)过分保护型
过分保护性的教养方式的父母,由于对孩子言行画框等都比较严格,这种教养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只能阻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养成,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其主要的性格表现为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见,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最终也会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差。
(3)干涉型
干涉的父母总是对幼儿实施的"高压"政策,重点将服从他们的父母,在孩子的日常活动的干扰太多,过于严格的纪律。教育幼儿粗声粗气的,简单的方法,只有开始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强迫孩子到查看和了解自己,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欲望,不管孩子的心理感受,使用的命令类型和让孩子们接受他们的看法和认识,经常打、骂、体罚。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往往处于被动、抑郁、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将有两个鲜明的个性的表现:服从、软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人格、抑郁症、心理自卑,不能是一个应声虫,缺乏独立的判断和处理,另一种是逆反心理强、绝情、暴力。通常在学习处于被动,成绩不好的孩子。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