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时的幼儿教育教学中,许多幼儿教师总是用"一刀切"的模式来教育幼儿,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幼儿, 使幼儿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幼儿的进步也不是很明显。 事实上,由于各个幼儿的遗传因素、基础知识和技能、平时的兴趣爱好、 成长环境等都是不同的,这就是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此,在幼儿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因材施教",本文除了教师的因材施教以外,还需要孩子父母的密切配合,毕竟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关键词:幼儿教育 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
引言
因材施教是组织和指导幼儿教育活动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它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还拥有极其灵活的教育策略。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对于这条教育原则的研究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同的历史时代,又赋予"因材施教"不同的涵义。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及意义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实行不同的教育策略。所谓"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因材施教最大的教育艺术就在于"度"的把握,在幼儿教育中,因材施教教育方法更是灵活多变,不同教育对象和不同的教育情境都有不同的教育策略。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关注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幼儿的遗传素质、基础知识和技能、平时的兴趣爱好、 成长环境等都都不尽相同,每个幼儿又具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中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能把幼儿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整体,不能用相同方法和要求对待不同的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从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入手,从而全面的把握全班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七巧板幼儿园小班的幼儿王璐彤非常开朗,表现很积极,另外一个小朋友宋佳玉比较腼腆,非常害羞,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幼儿王璐彤性格开朗的特点,让她与腼腆的宋佳玉交朋友,同时鼓励腼腆的宋佳玉。关注个体差异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体现出来的,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
(二)幼儿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并给他们创造同等的变现机会
教师是幼儿心中的权威,幼儿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心及爱护。 作为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位幼儿, 给他们一份同样的关心和爱护, 让所有的孩子都感到自己在老师的眼里是平等的,在同伴中也是平等的。在给每个幼儿创造表现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孩子能积极举手,本应该得到肯定,例如,老师让大家上台表演节目时,李阳举起了手,老师说:"李阳举手可从来没这么积极过! "当时我瞅见她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表演时有些束手束脚,后来她告诉我,老师的话让她很难堪。由此可见在给每个幼儿创造表现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并给他们创造同等的变现机会。老师尤其要主义不能在不经意间用貌似"客观 "的话揪住了孩子的 " 小尾巴",扼杀他们想要表现的机会。要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孩子, 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尝试的机会。还可以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特点,经常设计一些难度不一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进行因材施教。
(三)顺应幼儿的天性,进行因材施教
所谓天性就是一个人出生就有的秉性,外界很难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和行为趋向。幼儿的天性主要有三种:强烈的好奇心、好动、好模仿。顺应幼儿的天性也是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的必要条件。近代最有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遵照幼儿的天性进行教育。只有幼儿在一个充满"好奇"的情境当中、并且能实现"好动"的环境、有能满足他们"好模仿"有兴趣的活动,才会将幼儿的主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糖糖平时比较喜欢玩积木类的玩具,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积木玩具的益智类特点,组合成有趣的形状,这时糖糖就会很好奇,自己也会动手模仿去组合有趣的图形,再加上教师的正确指导,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