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时的幼儿情绪情感教育教学中,许多幼儿教师总是用"一刀切"的模式来教育幼儿,用一个固定的情绪情感教育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幼儿, 使幼儿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幼儿的进步也不是很明显。 事实上,由于各个幼儿的遗传因素、基础知识和技能、平时的兴趣爱好、 成长环境等都是不同的,这就是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此,在幼儿情绪情感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因材施教"。
关键词:幼儿情绪情感教育 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
一、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是幼儿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绪是天生就有的,而情感出现较晚,大都与幼儿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随着幼儿的成长开始有了比较复杂的情感体验,即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这些都是情感。在正确的教育下,宝宝也能具有最初的责任感,例如上床以后不乱动、不说话。如果教育不正确,宝宝也会产生和发展一些否定的、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如嫉妒、担忧和焦虑、胆怯、呆板和漠然、怕黑暗、怕雷声、爱发脾气等等。
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消极情绪情感
(一)担忧和焦虑
担忧和焦虑是指幼儿对所做的事情信心不足或者对某个紧张情节所产生的一种心理。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体表现为对陌生环境反应很敏感、常常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惶不安,很多时候还哭闹不停,常常害怕被别人取笑,对没有发生的情况,会过分地关注,时常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显得过分的焦燥。此外在大人交给幼儿任务的时侯幼儿没有理解或者因为任务枯燥无味和过重,或是受到一个故事中某一个紧张情节的影响而出现暂时的情绪情感的心理倾向。
(二)胆怯、漠然和呆板
如果幼儿长期处在一种压抑和紧张的状态之下,就可能会对很多事情反应较为迟钝和表现漠然。这些幼儿害怕表达自已的情感,也害怕别人对自已的情感表达所作出的反应,因而常采取漠然和呆板的态度。当你握住他们的手时,他们的手一定是松松的,没有反应,这说明他们对别人从来不主动的表示亲热。在幼儿园里,我们还经常能听到个别幼儿说话比较困难、时常断断续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听来好象是"口吃" 或"结巴",实际上是因为幼儿的心理紧张而造成的一种笨拙的表达方式。此外教师的不良情绪、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家庭矛盾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的胆怯和对事情表示漠然。
三、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关注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幼儿的遗传素质、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 成长环境等都都不尽相同,每个幼儿又具不同的情绪情感,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积极情绪情感教育时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能把幼儿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整体,不能用相同方法和要求对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的教育。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情绪情感教育时,幼儿教师可以从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入手,从而全面的把握全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