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应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理解孩子的童心世界,满足其求知、求乐求成功的需要,让幼儿在自由、主动的活动中得到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幼儿的品德教育,一定要把握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育方法要针对幼儿特点,抓住幼儿教育这一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所以,本文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原因出发,分析在培养农村幼儿良好习惯中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相应的建议来加强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字: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家庭教育
引言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幼儿最敏感的,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它对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原因
(一)良好行为习惯可以纠正和改变重认知教育轻行为培育的倾向。
幼儿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立发展中的人,一个幼儿就是一个世界,应该理解孩子的童心世界,满足孩子求知求乐求成功的需要。让幼儿在自由主动的活动中得到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得到知情意行心理过程的整体发展。幼儿的意志力小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小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小良的行为。例如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最直接的方法,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可采取谈话讨论参观上课春游等形式,并结合节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如组织比比谁的红花多的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红花多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自己该怎样做,通过同伴中的榜样示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二)是促进幼儿真正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分辨是非能力不强,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就要以耐心细致的正面引导为主。比如:幼儿在游戏时,有时会发生吵闹。只有抓住事实,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进行,不能抽象空洞说教,更不能笼统地提出要求。注意教育的形象性,不能只以为教育一两次就够了,要让幼儿树立牢固的观点,要经常反复进行教育。并注意方法的多样性,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我们通过读儿歌,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多种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中,既要以正确引导为主,也要从反正让他们认识危害。如教儿歌《两只羊》:东边来了一只羊,西边来了一只羊,一齐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一声掉进河中央,让幼儿说出羊掉下河里的原因。正反结合,幼儿的认识才能更深刻全面。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及时评价,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要收到长期的教育效果,就要让幼儿掌握处理问题解决困难的办法。
由于幼儿的辨别能力还很差,难以把握对与错的界限,有时还会好心做错事,或是表现过了头。对每件细小的事情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从不放过一次教育机会,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种关系。一是先人后己,即你先我后;一是先己后人,即我先你后。我们在平时教育中,要让幼儿知识什么时候应该你先我后,什么时候应该我先你后,从小培养他们吃苦在前,把方便让给别人的品德。教育,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