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本质的再认识
--从皮亚杰活动理论谈游戏活动的指导
摘 要: 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存在方式。虽然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肯定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但在游戏的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上,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皮亚杰的活动理论蕴
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对于幼儿园游戏本质的重新认识和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皮亚杰; 活动理论; 游戏活动; 体验
长期以来, 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虽然肯定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但在游戏的本质
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上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 进一步深化幼教改革, 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 关键问题还是在于能否真正实现游戏活动的真正内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首先应从理论上阐明游戏与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皮亚杰活动理论及其涵义
让·皮亚杰( Jean Piag et , 1896- 1980) 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创立了儿童心理
发展新学说。他的思想、理论向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 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界产生极大影响。
他是活动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 非常重视个体的活动( 即动作) 在认识中的作用。"活动"一
词也是皮亚杰理论的关键词之一。皮亚杰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强调: "儿童的认识来源于动作,
知识来源于活动, 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对于"活动"一词的概念,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皮
亚杰的"活动"概念要比"实践"概念在含义上要广。虽然皮亚杰没有对活动下过定义, 但
从其论述中仍可看出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 它不仅包括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也包括人的本能
活动; 不仅包括主体能动的改造客体的活动, 也包括客体对主体的强制所引起的活动。在
《皮亚杰的理论》( 1970) 一书中, 皮亚杰论述了认识的起源, 提出了发生认识论的两个中心
观念。其中一个中心观念是: "知识在本源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 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 而
是从主体和各个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初便是纠缠不可分-- 中发生的。""儿童期的特
征就是必须借助一系列本身独具的活动或行为模式, 借助主体与客体间以一种浑沌的、未分
化的状态为开端的连续不断的构造活动中去寻找这种平衡状态。"儿童任何知识的构建都要通过儿童的操作活动来获得。活动在儿童的智力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感知运动的活
动乃是相应的观念与知觉的共同来源, 这是教育所不能忽视的一个根本和一般的事实。"认知
结构发生的起点是以活动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唯一可能的联结点。即内部活动( 运算) 和
外部活动( 实物性动作) 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摹写, 而是要对它施
加动作"。儿童是经过由活动动作, 在实际摆弄物体的过程中来认识世界的。
从认识的起源发生角度来讲, 认识总离不开儿童自己的活动。皮亚杰主张在教学中必须
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动作, 要旨是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 让儿童主动探索外物, 通过活
动及其协调, 逐步形成、发展、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 重新创造发明和理解事物。儿童应当
通过活动来学习, 皮亚杰的理论为活动课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他认为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使
儿童多方面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他还提出了他的活动教学理论, 力图把"知和行"辩
证地统一起来, 通过活动动作, 由实际摆弄物体而认识世界, 就是要从"做中学",
提倡儿童的实践, 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中。皮亚杰的理论自20 世纪60 年代起一直被作为指导
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理论之一, 皮亚杰的理论给予学前教
育工作者以众多的启示。在瑞吉欧的教育体系中, 强调儿童个体的参与性, 强
调儿童自己动手操作等观点, 得到了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中" 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这一观点的支持?? 强调儿童认知冲突的重要性, 强调儿童主动地同化或顺应环境的观点, 受到了皮亚杰"知识的产生源于个体的认知的失调" 观点的启示?? 强调为儿童提供有待解决的问题情景强调为儿童创造反思的机会, 也与皮亚杰理论中"提供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是有冲突的情景将有利于个体的认知发展" 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指出, 皮亚杰理论在运用时也存在些问题, 但是从瑞吉欧教育经验所展示的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 瑞吉欧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皮亚杰理论的影响。"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鼓励儿童去思考、去推理和解决问题" 成了瑞吉的一个重要经验。虽然马拉古兹曾批评皮亚杰理论过多地强调逻辑数理知识, 但是从瑞吉欧教育经验
中, 人们还是可以看到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知识的个体建构, 尤其是个体儿逻辑数理经验的获得和逻辑数理知识的建构。从知识的个体建构到知识的社会建构
二、游戏与教育的关系
1. 游戏的本质--体验。
对于幼儿来说, 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他们还处于主客体尚未完全
分化的时期, 是一种原始的、天真的同一状态, 对事物、对人都倾向于采用体验的态度。荷
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 "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 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 这是一
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
特征, 游戏的世界就是一个体验的世界。在这里, 充盈了幼儿自身的生命, 他们尽情、忘我、
不知疲倦, 他们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 仅仅是在游戏, 在游戏中充分地享乐。虽然游戏可以
导致认知学习、规则的掌握, 但就其目的而言, 仅仅是为了这一刻的体验。因此, 它本质上
是享乐性的, 这是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 这种认知上的发展是体验和享乐所派生
的、附属的产物。未完,请点击下载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