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规则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摘 要:
《指南》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合作、轮流、分享、遵守规则、解决冲突几个方面。我国梁志燊等人与1995年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也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认为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就是社会规则系统方面的发展。幼儿规则行为养成的过程是培养良好情绪、促进幼儿活动能力提高的过程。它不仅是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的需要,同时它又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规则行为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及幼儿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文章通过对3—6岁幼儿规则行为养成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总结出更有效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字: 规则;行为习惯;策略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一些孩子表现出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而家长容易对幼儿的规则存在一定的忽视与宽容,在规则教育上以说教为主,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能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这就导致幼儿入园后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较弱,没有为幼儿目前及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垫定良好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在日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行为是一切活动的保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也就是建立在幼儿良好的规则行为上,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规则行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但是在实践中,幼儿的规则行为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有的幼儿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但在把规则意识转变成规则行为方面缺乏一定的自觉性,需要成人的提醒或督促。
2、部分幼儿的规则行为往往是在大人或老师的硬性要求下遵守的,幼儿本身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
3、多数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但理解不够透彻和深入,不能持久地遵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4、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的规则行为易受幼儿兴趣和情绪的影响,部分幼儿还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
因此,为了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规则”建立的重要性,使其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3—6岁幼儿规则意识和行为养成的这一关键期,通过幼儿喜欢并容易接受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规则行为的执行力和各项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1、概念的界定
(1)规则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因为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
(2)行为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2、国内外研究概况.未完,请下载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