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攻击性行为在学前时期经常发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阻碍作用。本文通过对营山县公立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营山县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并通过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提出干预策略的建议,帮助幼儿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干预策略前言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开始萌芽的时期,其获得经验和所受教育将会影响个体未来长期的发展,因而儿童在学前时期形成良好个性、性格是关键。然而,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学前时期经常发生,这样便不利于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并且有碍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攻击性行为常常伴随着犯罪,通过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和探讨,表明了个体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儿童早期的攻击行为对其成人后的攻击性的预测作用是比较强的。[1]心理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的少年暴力犯罪者的攻击性行为在其儿童时期就明确地表现了出来。[2]说明,如果成人没有及时对孩子在儿童时期经常表现出的较强攻击性行为加以注意并制止,这样的孩子就会比一般较少出现或从不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不但对个体自身的良好发展有较大负面影响,而且对他人、对社会也会产生危害作用。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研究,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不但有助于成人对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以减少、纠正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而且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控制减少孩子在少年时期及成年后发生暴力犯罪,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目前在国内有数据支撑的有关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的所属地区多为我国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如湖北省黄冈市[1]、山东济南市[3][4]、珠海市[5]、上海市[6]等,而鲜有研究者以西部地区学前儿童作为样本,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研究。这表现出对东、西部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探究具有不平衡性,西部地区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还未得到较多关注。
本文将采用问卷法对营山县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营山县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现状,以便对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做出对策建议,创设有利学前儿童的教育及社会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笔者志在通过本研究为有关我国西部地区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攻击性行为概念界定二十世纪初期以来,攻击性行为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是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并极具时间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 [7]虽然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但其相关研究结果还比较凌乱,当前,对攻击性行为的定义仍然没有统一的界定。 [8]
本研究将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定义为,儿童在学前时期表现出的有意的伤害他人的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如辱骂他人、对他人的身体进行攻击、破坏物品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营山县2所公立幼儿园进行调查,随机选取4-7岁学龄前儿童180名,其中男108 名,女98 名。
(二)研究方法对所调查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实际回收161份,回收率为89.44%,其中有效问卷共计149份,有效率为92.55%。
采用上海精神卫生所修订的由Achenbach编制的《儿童行为量表》 (4~16岁,家长用)(简称CBCL)中的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和《家庭对待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我国的儿童样本,攻击性因子男童的分界值为19 ~ 20 分,女童为18~19 分。[1]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得分越高,则攻击性越强,则评定为攻击性儿童,反之则定义为非攻击性儿童。为方便家长填写,笔者将两份问卷以一份问卷的形式发放……
【未完,完整版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