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日活动常规;一致性;一贯性;顺畅性;内化度;能动性;归属感[正文]一、统一认识,保证常规执行的一致性保教人员统一思想认识、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是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教职工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认识,保证常规执行的一致性。定期组织教工学习省市有关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的相关文件,让每个教工都有时间和机会熟悉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的内容和要求;每学期初开展对照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细则总结研讨,拟定整改方案,明确新学期幼儿常规的培养重点和突破方向;将一日活动常规研讨纳入到每周一次的班级教研活动当中,提高教师对一日的幼儿活动常规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捕捉寻常时刻的不寻常细节,敏锐发现问题,相互探讨改进方法,形成一致的要求,并做出积极的尝试、调整和更新;加强班级管理,强化班级的集体意识,由班主任负全责,加强班级教师和保育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明确规则,达成共识,要求一致;做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既统领全局又兼顾局部,既关注整体又重视细节,扎实抓好常规养成教育的落实。这样,从上到下,从全园到班级,多渠道统一全园教工的思想认识,保证常规执行的一致性。
二、追踪跟进,确保常规施行的一贯性一日生活常规作为一种常规性的工作,很容易为教师不重视甚至忽视,尤其是年轻教师,容易出现前紧后松的问题,对此,注意追踪跟进,敦促教师严格执行一日常规制度,确保一日常规的一贯性。一是加强过程性追踪指导。为了加大年轻教师对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组织的掌握,从期初就开始关注教师的一日带班情况,行政人员经常下班了解教师半日活动组织的基本概况,如各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组织是否有序、幼儿常规是否良好等,发现问题立即反馈,进行商讨调控,达成共识,促使带班常规逐步有序化、规范化;二是开展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养成"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定期观摩,研讨反馈,对每个年轻教师进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班级幼儿的生活常规养成情况、保教人员配合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三是加强互动引领,组织年轻教师观摩老教师的半日活动,与老教师切磋取经,增强年轻教师对一日活动常规组织和指导要点的了解,保证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的一贯性和有序性;四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发现亮点,进行推广,使个体性的亮点衍生为全园性的普遍行为,深化及细化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
三、击破弱点,保持常规施行的顺畅性在一日活动常规执行中,过渡环节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纽带,虽然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它同样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如何活化过渡环节,追求更加自然和有趣的转换,突破高控制状态,抓住几个薄弱处进行探讨改进,一是晨间活动,这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过渡环节,精彩的晨间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为幼儿一天的愉快生活做准备,让幼儿在尽情撒奔、尽情欢笑中,温暖身体,释放心情,身心回归幼儿园;二是点心与学习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两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时间比较短,而且幼儿吃完点心有先有后,一般安排科学观察、自由阅读、走迷宫、翻绳等轻松自在的小活动或小游戏;三是集中教学与区域自选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在例行喝水补充水分之后,一般组织猜谜、脑筋急转弯、音乐游戏、小笑话等一些集体游戏来活跃幼儿情绪;四是午餐与午睡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时间相对比较长,也是幼儿一天当中的悠闲时刻,安排的内容会比较丰富而且互动性强,一般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或一些益智玩具,等全班幼儿都吃完后会安排餐后散步,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舒缓情绪,为午睡做准备,午睡前还会安排简短的故事分享会,由教师或者一两个幼儿伴随着优美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让幼儿的心轻下来,静下来,营造温馨良好的睡眠氛围。
四、多管齐下,提高常规教育的理解度常规养成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幼儿对常规的理解是常规养成自律形成的重要基础。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增进幼儿对一日活动常规的理解,促进幼儿对规则的习得。一是音乐指令来提示,即在来园、早操、户外、午餐、起床等几大环节播放不同的音乐指引幼儿活动,每天播放,形成动力定型,培养幼儿有序做事。二是图文并茂助理解,即通过创编、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歌谣、顺口溜结合生动直观的图示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帮助幼儿掌握活动常规的要领。三是游戏活动隐规则,如结合角色、结构、表演等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如排队取钱、合作搭建、角色配合互换等,又如采用木偶表演、故事表演等游戏方式介绍、练习常规,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自然习得,避免脱离实际的说教。四是演示、表演促理解,即通过教师亲身演示或情境表演,让幼儿了解常规要领,进行模仿练习,如收拾结构区材料是从上到下一块一块地轻拿轻放,相同类别的积木可以重叠着拿以加快收拾的速度;吃完饭后碗要轻轻地放进桶里,避免用力摔下去。五是"巧手"活动多开展,在区域中创设"自理角"、"娃娃家"等,投放衣物让幼儿练习扣纽扣、拉拉链,学习夹珠子、舀豆豆等,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促幼儿掌握生活技能……
【未完,完整版请点击下载】